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涪陵区司法局整合全区律师资源,引导律师发挥专业优势,完善拓展律师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路径和渠道,积极构建起多层次的律师公益法律服务机制,打造群众称赞、社会支持、政府认可的法律服务品牌,让市民真正享受到高效、便捷、优质、有温度的公共法律服务。
★◆“入驻式”让公共法律服务值班“专业化”
为进一步提高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法律服务,全区有44名余名律师在每个工作日轮流参与值班;每周安排一名律师事务所主任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接受市民法律咨询;每月安排律师行业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听取民意,为群众答疑解惑。

律师在窗口值班 律师政协委员和律所主任参加窗口定期值班
★◆“供需式”让公共法律服务流程“便捷化”
律师在公共法律服务窗口值班时秉持规范化便利、服务为本的工作理念,全面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服务公开制、帮办代办制。每个值班接待人员服务态度热情、语言文明规范,同时在等候区设置了报刊资料摆放架、休息座椅,缓解群众因等候产生的焦虑情绪。

律师耐心接访群众
★◆“联动式”让公共法律服务设置“亲民化”
从方便群众办事的角度出发,律师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时,根据其申请事项,均采取一次性解答咨询、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减少群众不必要的麻烦。对于路途遥远或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在电话与其沟通了解其真实诉求的情况下,可让其直系亲属为其代理法律援助申请等相关事项,努力实现群众寻求公共法律服务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

专业引导、专业服务
★◆“定制式”让公共法律服务惠民“精准化”
秉持“便民、惠民、利民”的服务宗旨,想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急。对农民工、贫困户、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通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组织律师为有困难的群众采取上门办理的方式,满足群众差异化的法律服务需求,让“精准化”的法律服务惠及更多人群。

上门服务
★◆“交互式”让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智能化”
组织律师在“重庆法网”“重庆村居法律顾问服务平台”“渝快办”等公共法律服务掌上应用平台,线上解答法律咨询,接受法律援助,方便群众随时获取公共法律服务,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掌上办”“指尖办”“远程办”。

线上答疑解惑
★◆“直观式”让公共法律服务阵地“常态化”
组建律师普法服务志愿队,进行常态化普法宣传,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法律服务;利用“法治涪陵”公众号、“涪陵律师”网站等自媒体推送全区法治动态、以案释法、公共法律服务等信息,传播法律知识,实现适时掌上普法。

线下普法
“服”出新品质,“务”出高质量。2021年以来,全区律师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053件、接受各类法律咨询30210人次;组建普法服务志愿队12个、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940场次、推送法治动态、以案释法、公共法律服务等信息1200余条,助力全区公共法律服务实现了从“全覆盖”向“高质效”华丽变身。更好地彰显涪陵法律服务行业社会责任,提升了涪陵律师社会形象。